房地產調控進入精細化階段
[2021-08-13]
“你方唱罷我登場”,各地房地產調控迎來“最”密集時期。
京滬深是房地產調控的政策風向標。最近,北京著力“打補丁”“堵漏洞”,推出離婚限購新規,上海實施二手房掛牌價核驗新政,深圳調查“深房理”。這些措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,直擊市場“痛點”,各界反響很好,具備在更大范圍推廣的可能。這是房地產調控進入精細化階段的典型特征。
“房住不炒”+“三穩”(穩地價、穩房價、穩預期)是房地產調控的總基調。在此基礎上,各地秉承“一城一策”“因城施策”原則制定具體調控方案,實施效果總體良好,但部分地區也出現了“按下葫蘆浮起瓢”的現象。究其原因,就是沒有真正地做到“因城施策”,沒有找到當地房地產市場調控的“難點”“痛點”,自然就難以對癥下藥。
現在,京滬深給各地做出了榜樣:房地產精細化調控要這么干。首先,限購限貸擰緊“發條”。限制離婚購房是2017年北京推出的樓市調控“3·17新政”的一部分,由于此項政策偏軟,給了一些人鉆政策空子的機會。基于此,北京升級離婚限購政策,將鎖定期限增加至3年,堵住了離婚購房的漏洞。上海和深圳也針對離婚購房出臺了限購政策,且亦經過了“打補丁”過程,才更加嚴謹。擰緊限購、限貸“發條”,增強政策的嚴謹性,才能讓企圖打政策“擦邊球”的人斷了念想。
其次,存量房調控更加強調針對性。以上海實施的二手房掛牌價核驗政策為代表,各地紛紛針對存量房推出新的調控舉措,其中就包括廣受關注的學區房。上海實施二手房掛牌價核驗新政后,某中介機構二手房掛牌總量迅即減少7000套,更有個別中介打起了陰陽合同的小算盤,這些盤外招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。深圳實施二手房參考價以來,今年上半年網簽數量比去年同期下降48%。北京二手房上周成交參考量3798套,環比前一周減少786套,二手房成交參考量環比下跌17%。隨著教改的深入、二手房政策的有的放矢,學區房的潛在購買群體持觀望態度的增多。一線城市以及部分二線熱門城市的學區房價格神話正在成為“傳說”,更重要的是,二手房的量價更加真實可信了。
第三,持續嚴查信貸資金違規流入樓市。金融主管部門、地方政府對此類事件歷來是嚴查嚴辦,一旦查實絕不手軟。比如“深房理”事件即是由深圳七個部門聯合調查才揭開了這個炒房組織的面紗,隨著事件的進一步清晰,金融監管“打補丁”“堵漏洞”的措施也會出臺。
只有把“堅持不將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”落到實處,中央各部門和地方政府在房地產調控上才能做到勁兒往一處使,房地產的精細化調控也才能真正實現。房地產精細化調控的另一個必要條件是地方政府要接過主導權,這么做的好處顯而易見,今年以來各地推出的房地產調控政策都是直接打在“七寸”上,立馬見效,且功效長遠。
房地產調控進入精細化階段,對優質房企是好事。隨著各種精細化調控政策的發酵,優質上市房企的股價已經開始有所表現,能不能奪回昔日的榮耀,就要看它們轉型升級的速度了。